聲明!寫作機是一臺一體機,因此配置較低,本文主要是想介紹測試內存過程和管理過程。

一、關于內存條性能參數的查詢,主要是為獲取內存性能參數,說明需要關注的內容。
1.內存條的類型,容量大小,通道數和時序信息。

2. SPD信息,包括內存顆粒的類型,模組廠商,工作頻率、工作電壓、速度、容量、電壓與行、列地址帶寬等參數。

一定要明白,計算機啟動后,BIOS將檢測這些信息,并且成為工作的依據。
二、通過系統看內存,這個最常見

這里有一個特殊的信息,需要知道,64位操作系統,基于X64處理器。我們可以延伸思維,也就是說,CPU和操作系統對內存的容量是有限制的,4G內存選擇是一個分水嶺,如果想選擇X86處理器,要對應32位操作系統,4G以上內存容量,將沒有意義 。
三、魯大師測試內存,對很多用戶來說,是一個更好的選擇,一目了然,品牌、類型、頻率、容量、制造日期、型號、序列號都獲取了。就本圖來說,制造日期說明需要關注。如果現在選擇這款內存,,同樣可以得知,CPU和主板的檔次也不會太高。

四、在我們的硬件系統中,內存條是最差的嗎?想提升系統的應用體驗,需要從什么地方入手?利用軟媒測試內存的的Windows體驗指數,我們會驚喜的發現,桌面圖形性能更差!
也許有人看不懂,圖形和游戲圖形有啥區別。
在此簡單說一下,圖形對應顯卡的GPU性能,游戲圖形對應顯卡的顯存大小!ATI的入門級獨顯系列,性能比較弱。比核心顯卡強,強不了多少。

五、對內存進行設置管理,這是優化資源,提升應用體驗的最好選擇。定期清理內存,讓出寶貴的資源。
1.觀察使用情況,決定設置策略。

2.對內存使用的設置。

因此,我們需要對內存應用設置整理條件。
本文關鍵詞:內存測試